节气常识:立秋农事活动都包括哪些
立秋,作为孟秋时节的标志,自古以来就被人们视为夏秋之交的重要时刻,深受农民朋友们的重视。随着时序的流转,我们来到了大暑之后的立秋日。
农谚有云:“雷打秋,冬半收”,“立秋晴一日,农夫不用力”。立秋日的天气状况对农作物收成有着深远的影响。如果立秋日雷声隆隆,预示着冬季农作物可能会歉收;而若立秋日阳光普照,便意味着风调雨顺的日子即将到来,农事可望无忧。
立秋时节也是民间智慧与农耕文化相结合的产物。民间流传着许多关于立秋的谚语,如“七月秋样样收,六月秋样样丢”,以及“秋前北风秋后雨;秋后北风干河底”。这些谚语蕴含着丰富的农事经验,指导着农民朋友们进行农事活动。
立秋前后,气温仍然较高,各种农作物生长旺盛。中稻开花结实,单晚圆秆,大豆结荚,玉米抽雄吐丝,棉花结铃,甘薯薯块迅速膨大。这个时期是农作物生长的关键期,对水分的要求非常迫切。“立秋三场雨,秕稻变成米”、“立秋雨淋淋,遍地是黄金”等说法,表达了人们对立秋雨水的期盼。
立秋时节也是棉花保伏桃、抓秋桃的重要时期。茶园秋耕也要尽快进行,“七挖金,八挖银”,秋挖可以消灭杂草,疏松土壤,提高保水蓄水能力。北方的冬小麦播种也即将开始,应及早做好整地、施肥等准备工作。
立秋前后,也是多种作物病虫集中危害的时期。如水稻三化螟、稻纵卷叶螟、稻飞虱、棉铃虫和玉米螟等,必须加强预测预报和防治工作。也要注意防范局部暴雨、雷电、大风等强对流天气灾害及阶段性的高温热害。
立秋时节是一个充满智慧与希望的时刻。我们应该做好防旱抗旱及防暑降温工作,积极监测和防治作物病虫害,加强栽培管理,提高作物的抗逆性,以迎接丰收的到来。让我们共同期待这个充满生机的季节,为秋天的丰收播下希望的种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