八卦方位和地图方位比较 地理八卦方位图
中国地图与八卦方位的奥秘
细心的人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:在印刷品上观察中国地图和八卦图时,会出现南北倒置的情况。对于热爱八卦图并习惯用其记忆天干地支排列和神煞查询的人来说,如果不注意,可能会在判断方位时发生方向性错误。那么,八卦方位和地图方位究竟有何不同呢?
要解开这个谜团,我们首先需要了解中国古代的地理观念和方位认知。在古代,中国的地图方位并非如今我们所熟知的“上北下南、左西右东”,而是呈现出一种特殊的方位观念——“上南下北”。这种特殊的方位认知源于古代中国人以北为尊的传统观念,以及古人对于阴阳的崇尚和追求。在古代,坐北面南被视为一种尊贵的座位安排,因为面向阳光的一面可以让人感到温暖舒适。在古代的地图上,自己所在的一方即为北方,面对的方向则为南方,形成了地图的“上南下北”方位。
而八卦图的方位也遵循着这种古老的方位认知,采用“上南下北、左东右西”的方位。八卦图中的五行、方位与人体内脏的对应关系也恰好与此相符。例如,心在八卦中属于火,位于南方,但在人体中却是在“上”部;肾在五行中属于水,位于北方,恰在人体内脏的“下”部。
随着时间的推移,现代地图的方位认知逐渐演变为我们所熟知的“上北下南、左西右东”。这种变化与古代宫殿的座位安排密切相关。在古代,帝王的座位设在北方,面向南方,因此北方被视为尊贵的一方,成为“上”;而群臣坐在南方,南方则被称为“下”。
当我们站在地面时,如果面朝着北方,那么身后就是南方,左边肯定是西方,右边肯定是东方。在俯视视角下,我们看到的地图就呈现出“上北下南、左西右东”的方位。因为地图是挂起来观看的,所以上下方向与实际方向有所不同。但平放在地上时,地图的方向仍然与实际方向保持一致。
中国地图和八卦图的方位认知蕴含着丰富的古代文化和地理观念。通过深入了解这些背景知识,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的文化遗产和智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