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什么要吃清明饼 清明饼的来历
江南的春天,总让人想起那清香四溢的清明饼。作为汉族的传统小吃,清明饼不仅是食俗,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。清明饼,又被称为清明团子、棉菜饼等,是江浙地区清明时节不可或缺的美食。
这种传统糕点据说起源于宋代,当时被称为“粉团”。到了明清时期,它在江浙地区开始盛行。民间制作时,强调以素为主,排斥肥肉,以符合清明节的意境。清明饼的绿色制作并不讲究特定的植物,清明草若不足,用蔬菜叶子替代也未尝不可。从中医角度看,清明饼所用药草如艾草等,都具有独特的药用价值。
清明节的到来,让清明饼的祭祀功能逐渐淡化,如今更多是用来馈赠亲友。它已经成为一种时尚美食,三百六十五天都可以品尝。虽然时尚青团的口感不错,但总少了早年那种淡淡的青草香。
关于清明饼,还有一个有趣的传说。据说在太平天国时期,一位得力大将陈太平被清兵追捕,农民朋友用艾草做成青团帮助他脱险。李秀成得知后,下令太平军学习制作青团以自保,从此吃青团的习俗流传开来。
在温州城乡,清明节前的家家户户都会磨糯米粉做饼。馅料丰富多样,有猪肉、笋丝、甜糖等。在山区,人们会采摘清明草制成饼。清明草是一种一年生的草木,清明时节会长出绵毛细叶,人们将其叶顶采摘下来,捣烂后与糯米粉混合制成饼。除此之外,还有人使用绵菜、马兰头、苎麻嫩脑等野菜或青草,先煮熟晒干后磨细作为饼馅。这些饼用香泡叶包裹后蒸熟,香气扑鼻,令人垂涎。
泰顺地区的人们会在前一天用绵菜叶或蓬蒿和米粉、糖制成馒头,称之为“蒸糍”。绵菜色青且具有韧性,不仅美味可口,而且易于贮藏,具有暖胃作用。清明节当天,人们以冷食为主,这就是为了纪念介子推焚绵山取寒食之意。
品尝清明饼,不仅是品味美食,更是在感受一种文化的传承和历史的韵味。